巧克力还是朱古力?士多啤梨是什么梨?粤语中的外来词趣谈
零
引
言
正值香港回归27周年,去香港旅游的朋友们肯定会发现便利店里随处可见的朱古力饮品,看了包装上对应的英文才发现朱古力原来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巧克力。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不可避免地吸收了各种外来元素。粤语,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词汇中融入了大量外来词,尤其是英语词汇,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粤语的表达,也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今天,小编就以“朱古力”和“士多啤梨”这两个常见的粤语词汇为例,和大家一起探讨它们背后的语言学现象。
一、外来词的引入与演变
1. 朱古力(Chocolate)
巧克力(英语:Chocolate,/ˈtʃɒk.lət/),是以可可树的种子作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食品,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糊状,也可作为其他食品的调味料。巧克力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9世纪的奥尔梅克文明,在其遗址发现饮用巧克力饮料的痕迹。大多数的中部美洲文明都会制作巧克力饮料,包括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巧克力的英文“Chocolate”一词来自古典纳瓦特尔语单词“xocolātl”,意思为“苦水”。
“朱古力”是粤语中对“chocolate”(巧克力)的音译。这个词的引入可以追溯到早期中西贸易和文化交流时期。在粤语中,“朱古力”不仅保留了英文原词的发音特点,还通过本地化的发音调整,使其更加符合粤语的语音习惯。例如,“力”的粤语发音为/lɪk/,与英文“late”的发音/leɪt/相近,使得“朱古力”这一音译词在粤语中听起来既自然又亲切。
值得一提的是,“朱古力”在粤语中的发音并非一成不变。早年间,粤语也曾将“chocolate”译为“知古辣”,这可能与当时译者的个人感知或法语发音的影响有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古力”逐渐成为了主流译法,并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2. 士多啤梨(Strawberry)
“士多啤梨”是粤语中对“strawberry”(草莓)的音译。这个词的引入同样体现了粤语对外来词汇的包容性和创造性。在粤语中,“士多啤梨”的发音几乎与英文原词一模一样,只是通过粤语特有的语调和发音习惯进行了微调。这种音译方式不仅保留了英文原词的发音特色,还赋予了它一种独特的粤语韵味。
二、外来词的表现形式
粤语中的英语外来词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1) phonetic transliteration 音译
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发音直译而来,外来语中的一大部分来自音译。
故只要清楚英文单词,就不难猜出词意。
大家来猜猜看,下面这些词汇都来自于哪些英文呢?
仆街——Poor guy(粗劣的人)。
“仆街”经常被人误以为是粗口动词,咀咒对方“仆喺条街度!”
其实“仆街”原是名词,来自英文的“Poor guy”。
“Poor”不是“贫穷”的意思,而是“粗劣、低俗、破烂”的意思。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你们知道下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
Hamshop,字面意思是“火腿店”,在搜索引擎里输入这个词,也会出来不少真实的售卖ham(火腿)的店铺链接。但是,在历史上,这个词似乎还有别的意思。据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上海开埠,英、美、法诸国陆续在上海设立租界,西方色情业接踵涌入。有一类专以大腿舞作招徕的酒吧,暗地里也接客,租界里的洋人将这类酒吧戏称为hamshop,其实就是“妓院”。也有说法是这些风月场所多设立于水边,方便水手、码头工人等人光顾。这些人往往满身臭汗,跟泡了咸水一般。
怎么样?你猜对了吗?
这些英语外来词在人们长年累月的使用过程中,已经慢慢本地化,成为了粤语词汇,甚至也被普通话所引用。
(2) semantic translation 意译
这个部分就比较好理解了。像所有其他的语言输入一样,这部分英语外来词根据字面意思直接翻译成当地语言,并且在日常使用中逐渐成为当地语言的一部分。比如,hot dog翻译成“热狗”、grassroots翻译成“草根”,white collar翻译成“白领”,blue collar翻译成“蓝领”,first time翻译成“第一时间”等等,在普通话里的情形也是一样。我们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3)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音译和意译混合
粤语里的有些外来词表达,既有音译的成分,又有意译的成分,二者融合而成的一个新的外来词表达方式。比如,“蛋挞”这个词来源于英语的egg tart,前面的“蛋”对应英语里的egg,属于字面意思翻译,而后面的“挞”则是对tart这个词的音译。怎么样?是不是很神奇?
还有我们平时经常在超市里看到的蛇果,其实,蛇果和蛇没有半毛钱关系,是原产于加州的红苹果,香港人觉得这种从美国进口的苹果很好吃,所以直接叫它“red delicious apple”粤语化后变成“红地厘蛇果”,再简称为“蛇果”。
除了上述三种英语外来词融入粤语词汇的情况以外,经常看港剧的同学们应该也会注意到,很多香港人在说话时经常会夹杂一些英语单词,比如:
你有冇啲common sense噶你?唔知埋去Google囉。
你有没有常识啊你?不知道就去Google一下咯。
今次,攞到呢個獎,我自己都好surprise,同埋都覺得好rewarding。
这次拿到这个奖,我自己都好惊喜,也觉得好有成就感。
我平時返工好忙噶,你睇下我嘅schedule,meeting啦,又有training啦,仲要帮同事set target啦。
我平时上班好忙,你看看我的日程安排,开会啊、培训啊,还要帮同事定目标。
Hold住,等我Mark低个冧巴先!
稍等,我记一下这个号码。(冧巴:粤语发音lumba,是number的音译。)
三、外来词对粤语的影响
1. 丰富了粤语的表达
外来词的引入为粤语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和选择。在描述现代生活、科技产品、文化现象等方面,外来词往往能够更准确地传达信息,满足人们的表达需求。例如,“朱古力”和“士多啤梨”等词汇在描述食品和饮料时,比传统的中文词汇更加直观和形象。
2. 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外来词的引入不仅丰富了粤语的词汇库,还促进了粤语语言系统的发展和完善。这些词汇在粤语中的使用和传播,推动了粤语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演变和创新。同时,外来词也为粤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素材,促进了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四、结语
外来词的引入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变化,更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体现。在粤语中,“朱古力”和“士多啤梨”等外来词不仅丰富了粤语的词汇库,还反映了粤港地区与西方世界的紧密联系。这些词汇的使用,不仅让粤语表达更加生动有趣,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游思怡,北京语言大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
—END—
今日责编:纸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